(以下是我今天在中文學校的講座《救救海洋》的發言稿。本文也有一個英文版,標題略有不同,但內容大致相同。)
請先看以下片段( 3 分 57 秒)。
片中的中途島 (Midway Atoll) 位於太平洋中心,距離任何一個大陸都有 2,000 哩以上。這麼遙遠,郤也逃不了自私的人類對她的摧殘。海洋上漂浮着人類製造的圾垃,特別是其中的塑膠樽蓋,被信天翁媽媽誤會是食物,飼餵給不懂事的雛島。三分之一的雛島因此死亡,屍體中殘留着的,是人類自私行為的證據!
海洋受到這樣大規模的摧殘,卻原來是只在短短的六十多年間做成的。大約六十多年前,人類開始了大規模的應用塑膠。1955 年 LIFE 雜誌曾驕傲的宣稱『「即用即棄的生活」來臨了,主婦們將可以獲得「解放」,不再受繁重的家務所「勞役」。』這大概是標誌人類瘋狂浪費時代的開始。
塑膠不能被自然降解,郤用來作「即用即棄」的產品,這豈不是在蹂躪大自然嗎?人類豈不是瘋了嗎?!只可惜清醒的人太少了。這樣一下子就過了六十多年。
以下這圖片不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而是來自先進發達的美國的洛杉璣市郊。城市街道上的垃圾,在大雨後被冲進了下水道,最後通過河流來到海邊,被河口的魚網所攔阻,堆積成一片奇景,要勞動清潔工人以挖泥機來清理。
其他没有受到攔阻的圾垃,就流進了大海。受海洋中的自然存在的環流 (Gyre) 的影響,它們慢慢地會被捲進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堆」中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科學家發現這個垃圾堆,已經有兩個德州這麼大的面積。不可謂不驚人!
以下片段介紹這個巨型垃圾堆的情况( 4 分 22 秒)
各位讀者相信在生活中都有將垃圾分類,方便回收。但這是否足够呢?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數字,塑膠廢物的回收率,只有 8%!
很多美國人看到塑膠製品上印着看來像是回收符號的 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便以為製品是可回收的,可以放心使用(濫用)。
但美國環保署對市民有以下忠告:
Contrary to common belief, just because a plastic product has the resin number in a triangle, which looks very similar to the recycling symbol, it does not mean it is collected for recycling
事實上,以本人所居住的鎮為例。鎮政府便在其網頁上清楚說明,只接受 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 中編號為 #1 (PETE) 和 #2 (HDPE) 的兩種塑膠瓶,其他塑膠恕不接受。換言之,即使我盡了我的公民責任,把所有塑膠廢物放在回受桶裏,七種塑膠材料中,只有兩種會回收。
其中一種不回被回收的塑膠,就是發泡膠(Polystyrene) 編號是 #6 (PS)。但在我任職的公司的飯堂,即用即棄的發泡膠杯郤是在飯堂內堆積如山地任由員工『免費使用』!
我每天到飯堂都是自携水杯,拒絕為了幾分鐘的方便而為地球製造一個留存萬年的麻煩。但是環顧四周,很少我的同事會這樣做,令我感到十分心痛。今年我已經决定不再沉默,我向公司有關的部門提出,他們至少應向同事說明,這些免費派發的水杯由不可降解物料所做,對環境有着極大的危害。暫時我仍然在等待他們的回覆之中。。。
至於較常被接受回收的 #1 (PETE) 主要是用來製作水樽(包括樽裝水水樽)的,而 #2 (HDPE) 則被用來製造垃圾膠袋和膠樽如牛奶樽。
但樽裝水也是萬惡的。請看看以下這個短片( 8 分 04 秒)。這短片已經在 YouTube 上被點擊二百三十萬次以上。但當然,這遠不及財雄勢大的樽裝水公司的宣傳力量,所以大家如果看了對其認同的話,可要多多向朋友推介啊!
請大家要儘量避免購買樽裝水。方法其實很簡單,在家就喝自來水,出外就自備一個水壺把自來水帶上。我個人喜歡用不銹鋼造的保溫水壺,裝冷熱水都適宜。
記得去年 (2011)八月 Hurricane Irene 來襲美東,大家都去超市購物防風,我也去買了些餅乾、罐頭等作應變。本來想着也難以避免要買些樽裝水,但細想了一下,要儲存食水其實大可以用家中的各種容器如煲、暖水壺、咖啡壺等。所以,即使是防風,也可以不用買樽裝水的。
塑膠袋 (Resin Id Code #4 LDPE)的遺害也不少。藝術家 Chris Jordan 曾經以此為題材作了一個演示。請先看這一堆膠袋垃圾,很多吧?!
可是,如果您站遠一點,您會看到更多的膠袋垃圾。
再站遠一點,您會看到似乎是無窮無盡的膠袋垃圾。可是,您知道嗎,這看來無窮無盡的膠袋垃圾,只是美國人在五秒鐘內的用量!這能不令人觸目驚心嗎!
#1 (PETE) 已經是較多被接受作回受的塑膠種類,但事實膠水樽在美國的回受率只有大約 12% ,而膠袋垃圾 (#4 LDPE) 的回收率也只有 6%。其中回收來的膠袋中,有 57% 其實是被出口到美國以外的地方,究竟是真正的回受,還是只是把自家的廢物住人家的後院丟,也是十分可疑的。
我強烈建議大家出門購物要自備購物袋。停止繼續再製造這些垃圾。
但您也許會說,我在超市購物所得的購物袋,再用來包家居垃圾,算是重用 (Reuse) 的一種,不算浪費。這也許是對的。但是,我們也要審視有多少比重的購物膠袋是真正的重用了?是全部還是一小部分?
因此,我建議各位如果仍然在接受超市購物袋的(香港已經實施膠袋徵費,因此這情况應該少見了,但在美國這還是很常見),不妨自訂一個『五膠袋法制』,規定自已家中若存有超過五個舊購物袋,即是已經有了足够「庫存」作包家居廢物之用,這時便應停止接受超市購物袋,直至「庫存」跌回低於五個才「解禁」。這樣才可確切保證百分百購物袋有被重用。
其實除了「背心袋」(carryout bags)之外,生活中其實還有「平口袋」(bread bags or produce bags)。比於買一包麵包,可能麵包袋便是用透明平口袋造的。或者在超市買青菜,有不少是預先用透明平口袋包装好的。消費者也無從選擇,被迫要拿一個平口袋。我現在做法便是用這些暫時仍未想到辦法怎樣可以避免的平口袋來裝家居垃圾垃。故此我既不買專用垃圾袋,也不會拿超市背心袋。
注意由於平口袋較細少,垃圾桶體積相應也要較細少。我還要用衣夾來把平口袋固定在垃圾桶邊上。最外層的白色膠袋是某慈善團體不斷不請自來的衣物回收袋,平常並不更換,只是防備平口袋穿洞漏汁而矣。(慈善團體發信不請自來,也是浪費的一種。但我無法制止他們把這些膠袋寄來,只能重用它們。)
平口袋如果乾淨的(比如裝過蕃茄、蘋果、橙等),其實也可重用,也是減少濫用平口袋的好方法。
講了這麼多,也是時候總結一下了。以前講環保有 3R 之說,即是 Reduce, Reuse, Recycle。但現在我對 Recycle 是又愛又恨。它本是一種好的做法,但有更多的時候,它成了一種麻痹人們警惕浪費行為的策略。難怪塑膠業代表組織如 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 或 Society of Plastics Industry 等對 Recycling 推動不遺餘力。
故此,我希望大家也要有第四個 R 即是 Rethink。我們更需要的是重新醒覺--重新醒覺我們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最好的其實還是 Reduce 減少無謂的使用。把萬年不化的塑膠,來作一次性的即用即棄產品,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應該立刻停止。用過一件物品後,能重用 (Reuse) 當然是好。作為最後選擇,回收 (Recycle) 也是無可奈何之選。但這一切都不如從一開始就不用這個選擇。
最後,容我以以下的圖片,為這次演講作結。有人隨手把包装六罐裝 (Six-pack) 啤酒或汽水的膠環丟棄,讓它流落到大海。小海龜不小心被膠環纏在身上,重此無法擺脫它。小海龜日漸長大,腰部郤因為被膠環所束縛而無法長大,身體因此變型。成了對不負責任的人類的控訴!
* * * 完 * * *
後記:在講座中我没有充足時間播這兩段短片,但他們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